西勘和我丨回望、守望、展望——我对西勘60年发展历程的探求
栏目名称:六十周年院庆 来源部门:工会办公室 浏览量:0
2015年7月,一个夏日的早晨,我迎着初升的朝阳踏进西勘院大门,怀着忐忑的心情走进院办公室。但是,同事们的热情接待、关怀备至,却让我顿时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安心。走上工作岗位后,我积极调整自己以跟上团队的步伐,最大程度把自己的价值发挥出来,让企业发展壮大,尽自己最大的力量为企业做贡献。我对西勘有很深厚的感情。这份感情不仅在于西勘给我提供了一份谋生的差事,更在于她给我的意义感和价值感。所以,我从一开始就拿出了十二分的热情,将自己的全部精力用在为西勘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的宏伟事业中。要为一个单位做贡献,就必须了解她,不但要了解她是干什么的,最重要的是了解她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了解她的前世今生以及未来命运。我要将自己与西勘连为一体,互为知己,因此,我决定用我做秘书工作的便利深入了解、认识西勘。翻阅着尘封已久的档案和文件,我的思绪回到了60年前那个艰苦卓绝但充满豪情壮志的年代里……1964年4月1日,为了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和三线建设需要,冶金工业部决定以当时的驻陕勘察大队为基础,先后从马鞍山地质队、重庆勘察大队、南昌冶金设计院、沈阳勘察公司、龙烟钢铁厂、白银有色金属公司和金堆城钼业公司等单位调入一批勘察和管理人员重新组建了冶金勘察总公司西安分公司,定员为566人,隶属于冶金工业部勘察总公司,这就是西勘院的前身。1970年,西勘院更名为冶金部西安勘察公司,1971年更名为陕西省冶金勘察公司,1972年更名为陕西省冶金勘察设计院,1978年更名为冶金部西安勘察公司。从频繁的更名中,我读出了年轻的西勘在不断成长、不断蜕变、不断成熟。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处于计划经济时期,西勘院自然也不例外,她是事业单位,资金来源由主管上级全额拨款。业务上仅有工程测量、工程地质勘察、供水水文地质勘察三个专业,分别对应三个大队,所有的员工都分在三个大队中,各大队都有自己的编号,1字打头的是测量队,2字打头的是工程地质队,3字打头的是水文地质队。三个大队接受国家指令性任务,主要为有色冶金工业基地前期建设服务,常年在省外和野外工作,工作比较辛苦,比如在甘肃海石湾205厂的泥石流调查、肃北大道尔吉雪山测量工程以及鞍钢的现场测量等,虽然工作艰苦,生活条件差,但这一时期也基本形成了西勘人的艰苦朴素、认真专业、团队合作等精神品质。凭借着专业和毅力,西勘人在这一时期按时完成上级分配的任务指标,这段时期是西勘院的创业成长期,西勘人磨练了意志,积累了经验,为国家的基础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1983年,国家成立了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西勘院划属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管理,因此将“冶金工业部西安勘察公司”更名为“西安有色冶金勘察公司”。同年,国家计委、财政部、劳动人事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勘察设计单位试行技术经济责任制的通知》文件,根据文件精神,1984年,原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明令西勘院实行自找任务,自主经营、自收自支、亏损不补,实行盈余按核定比例上交有偿服务责任制,且停拨了事业费。由于传统思想和管理模式的束缚,此一时期西勘院经历了非常艰难的转型,进行了多次探索,虽成立了岩土工程公司、环境影响评价研究所、电子研究所等横向外延型生产营销实体,但管理模式还是没有走出计划经济体制的窠臼。1985年,面对我国对内搞活、对外开放政策的贯彻执行,有色冶金勘察单位与国内外的经营业务交往活动日益增加。为了解决单位名称不能明确隶属关系给开展经营业务带来的不便,西勘院名称改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西安勘察院”,同隶属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1991年又改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西安勘察院”。此一时期,属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西勘院承接了青海钾肥厂项目、白银大坝滩、新疆塔里木石油工地等项目。同时,获得多项奖励与荣誉,1992年获得全国工程勘察先进单位、标准与定额工作先进集体,1993年位列中国勘察设计综合实力百强单位第57位。而从近几年的数据来看,西勘院的岩土工程治理合同额稳居全国前十。1998年,是西勘院历史上的重要一年。这一年,西勘院为了尽快适应市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积极创新管理模式与经营机制,最终确立了影响至今的新经营机制即混合经营模式。此机制的主要特点是:内部组织结构由“金字塔式”转变为“扁平式”结构,管理层级减少,管理幅度扩大,有利于提高效率、加快办事流程;生产组织实行无边界组织模式,下放生产经营权,实行“分级分权管理”;管理费由定额上交变为定比上交,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自负盈亏。此外,西勘院内部实行市场化管理。此一转变就像从“吃大锅饭”转变成“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释放了经济潜能,每个人都能发挥出自己的最大潜能,创造业绩。随着西勘院的不断发展,已经具备了岩土勘察、设计、治理和科研的综合实力,为了使企业更好地进入市场,适应市场并赢得市场份额,西勘院更名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西安勘察设计研究院”,隶属于国家有色金属工业局稀有稀土集团。2001年,为了充分发挥陕西省有色金属资源、产业和科技的整体优势,加快有色金属工业管理体制的改革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陕西省政府组建成立了中国有色金属工业西安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平台有限公司,西勘院由央企划属地方管理,成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西安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平台有限公司成员单位之一。这一时期,西勘院岩土工程的营业收入从1999年的不到2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近12亿元,平均年增速高达35%以上。同时,西勘院的市场范围快速扩大,各类驻外分支机构已基本覆盖全国各大区域市场,并逐步走出国门,在委内瑞拉、阿根廷、越南、孟加拉、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开展业务,逐步实现传统业务的规模化发展。经济效益的高速增长离不开科技实力的支撑,西勘院新经营机制的顺利转型,与强大的科技实力息息相关。西勘院是一个技术密集型企业,核心实力就是科研和技术能力。根据公开资料显示,西勘院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人,全国有色行业勘察大师6人,陕西省勘察设计大师1人,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省部级优秀勘察设计师8人,教授级高工16人,各类专业注册人员200余人。同时,西勘院主编、参编了《工程摄影测量规范》《工程测量规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60余部。从2000年开始,西勘院在新经营机制的基础上,逐步向多元化发展的路子迈进。先后成立了西安西勘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陕西有色万通建材有限公司、陕西有色建设有限公司和陕西曲江国际饭店有限公司。2018年9月,西勘院与西安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完成重组整合,整合后在册职工总数为1812人。这次改革是继西勘院1998年实行新经营机制以来的第二次重大改革,对于西勘院未来的发展比之实行新经营机制可能更加具有深远意义。重组整合后的西勘院,在业务上已经拓展到建筑业的全产业链。西勘院走上了改革驱动快车道,开启了高质量发展新征程,通过实施“双轮驱动”“三个全面提升”战略,公司传统发展动能有效提升,新动能加速培育,综合管理水平、员工气质、品牌影响力不断提高,“一体两翼”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一二三”战略蓝图科学擘画。西勘院的昨天辉煌灿烂,西勘院的今天步履坚定,西勘院的明天信心满满。重组整合后,西勘院的战略目标是:沿着转型发展和跨越发展的路子继续前行,以全过程工程咨询集成商、工程总承包服务商、科技集成服务商的全新定位,打造陕西一流、国内先进、世界知名的工程科技集团。要实现这个大目标,需要一代代西勘人的不懈努力和奋斗,西勘人任重而道远。我坚信,当我们了解熟知了西勘60年的发展历程,我们会从中总结出自己心中的西勘精神。正是这种西勘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西勘人面对困难时勇往直前,绝不退缩。未来我们的发展,也必将继承这种西勘精神,不怕困难,不屈不挠,主动求索,砥砺前行。